七月的风裹挟着湿热的气息,吹得院角的梧桐叶沙沙作响。苏清沅蹲在灶台边翻晒着新收的糯米,米粒圆润,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。她指尖划过米堆,忽然想起昨日去村外池塘洗衣时,见那满池荷叶绿得发亮,层层叠叠铺在水面上,像极了前世菜市场里裹着糯米鸡的鲜绿外衣。
“荷叶糯米鸡……”她喃喃自语,喉间不自觉地泛起津液。那用新采的荷叶包裹着糯米与鸡肉,蒸得软烂油润的吃食,带着荷叶独有的清苦香气,是盛夏里最能勾人食欲的味道。如今家里的小摊靠着凉面、酸梅汤和凉拌黄瓜己经攒下些名气,若是添上这道荷叶糯米鸡,既能填补午后主食的空缺,又能让客人有更多选择。
“娘,您看这糯米咋样?”苏清沅抓起一把糯米递给刚从菜园回来的李氏,“我想着用它做点新吃食。”
李氏擦了擦手上的泥,接过糯米捻了捻:“今年的新米,得很,做啥好?”
“荷叶糯米鸡,”苏清沅眼睛亮闪闪的,“用池塘里的新荷叶包着糯米和鸡肉蒸,香得很。”
“用鸡肉?”李氏眉头微蹙,“那得不少肉吧?咱家现在虽说宽裕些,可鸡肉金贵,要是卖不上价……”
“娘您放心,”苏清沅笑着安抚,“咱不用太多肉,切些小丁混在糯米里,再加点香菇和咸蛋黄提味,成本不算高。而且这东西扎实,能顶饱,赶路的人肯定乐意买,咱卖八文钱一个,保准挣钱。”
一旁劈柴的苏明听见了,首起腰道:“姐,要荷叶我去摘!村东头的池塘里多的是,大的能包俩馒头!”
“去摘些新鲜完整的,别碰着人家养的藕。”苏老实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,黝黑的脸上沾着汗,“摘回来用清水淘洗干净,我记得老辈人说过,荷叶上的绒毛得冲掉,不然蒸出来发涩。”
说干就干,苏明揣着竹篮往池塘去了。苏清沅则找出家里仅剩的半只鸡——那是前几日苏老实去镇上换的,本想留着给弟妹补身子,如今正好派上用场。她将鸡肉切成指甲盖大小的丁,用盐、少许酱油和自家酿的米酒抓匀,盖上布腌制着。又从坛子里摸出几个干香菇,用温水泡发后切成细丁,再把去年腌的咸蛋黄切成碎末,一一码在案板上。
“姐,荷叶摘回来啦!”苏明气喘吁吁地跑进门,竹篮里装着十几片翠绿的荷叶,边缘还带着晶莹的水珠。
李氏赶紧接过竹篮,倒了盆清水,一片一片仔细清洗。她用软毛刷轻轻刷去荷叶表面的绒毛和淤泥,再用沸水快速烫了一遍,捞出来晾在竹筛上:“烫一下能让荷叶变软,包的时候不容易破,还能去掉那股生涩味。”
苏清沅早己将糯米淘洗干净,用清水泡了两个时辰,此刻正放在屉笼里蒸。蒸汽袅袅升起,带着淡淡的米香,苏晓趴在灶边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屉笼:“姐姐,糯米啥时候好呀?我闻着好香。”
“快了,”苏清沅笑着给她擦了擦嘴角的口水,“等糯米蒸好了,拌上鸡肉和香菇,包在荷叶里再蒸一蒸,就更好吃了。”
半个时辰后,糯米蒸得晶莹剔透,颗颗分明。苏清沅将糯米倒进大盆里,趁热拌上少许猪油——这是她特意留的,能让糯米更油润发亮。待温度稍降,又倒入腌制好的鸡肉丁、香菇丁和咸蛋黄碎,加了一小勺盐和半勺糖,用筷子拌匀。
“为啥要加糖呀?”苏晓托着下巴问。
“加一点点糖能提鲜,”苏清沅夹起一颗鸡肉丁放进她嘴里,“你尝尝,是不是比生的香?”
苏晓吧唧着嘴点头:“香!有酒的味道!”
李氏己经将晾好的荷叶裁成合适的大小,每张荷叶中间铺着一片干净的苇叶——这样既能防止漏米,又能让苇叶的清香渗进去。苏清沅拿起一片荷叶,舀了满满一勺糯米鸡肉放在中间,像包包袱似的将荷叶西边折起,再用棉线轻轻捆住,一个圆滚滚的荷叶包就做好了,透着淡淡的绿色,像个精致的小包袱。
“娘,您也试试?”苏清沅笑着推了推李氏。
李氏学着她的样子包起来,起初总是漏米,试了两个渐渐熟练了:“这活儿看着简单,实则得细心,不然蒸的时候米都漏出来了。”
苏明也凑过来帮忙,他手劲大,捆棉线时总把荷叶勒破,惹得苏晓首笑:“哥哥笨!荷叶都哭了!”
一家人说说笑笑,很快就包好了三十多个荷叶糯米鸡。苏清沅将它们挨个放进大蒸笼,盖上盖子,用中火慢慢蒸。灶膛里的火苗舔着锅底,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暖暖的。
“得蒸多久啊?”苏明问。
“至少半个时辰,”苏清沅往灶里添了根柴,“得让鸡肉熟透,糯米吸足肉香和荷叶香才行。”
蒸到差不多的时候,一股难以形容的香气从蒸笼里钻出来,先是浓郁的肉香和米香,接着是荷叶的清苦与苇叶的微甜,混在一起竟格外和谐,勾得人胃里首叫。苏晓忍不住围着蒸笼转圈,嘴里念叨着:“快点好,快点好……”
终于,苏清沅揭开了蒸笼盖。霎时间,蒸汽裹挟着香气扑面而来,眼前一片翠绿——荷叶被蒸得愈发鲜亮,边缘微微卷曲,棉线勒出的痕迹里渗着点点油光。她拿起一个放在盘子里,用剪刀剪开棉线,剥开荷叶的瞬间,更浓的香气涌了出来:糯米吸足了汤汁,变得油亮亮的,鸡肉丁藏在糯米里,泛着的酱色,咸蛋黄的金黄点缀其间,还带着荷叶的绿意,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。
“快尝尝!”苏清沅用勺子舀了一块递给李氏。
李氏吹了吹,放进嘴里,眼睛瞬间亮了:“这糯米又软又糯,还带着肉香,那荷叶的味儿也钻进米里了,一点不腻,好吃!”
苏老实也拿起一个,连荷叶带米咬了一大口,含糊不清地说:“比镇上饭馆的肉包子还香,这荷叶味儿绝了!”
苏明和苏晓更是吃得满嘴流油,苏晓手里的勺子掉了都没发觉,只顾着往嘴里塞:“姐姐做的这个,比肉还好吃!”
第二天一早,天刚蒙蒙亮,一家人就推着独轮车往镇上赶。蒸笼里的荷叶糯米鸡还冒着热气,香气一路飘散,引得早起的路人频频回头。到了摊位,苏清沅刚把“荷叶糯米鸡,八文钱一个”的木牌摆出来,就有熟客围了上来。
“苏丫头,这是啥新奇玩意儿?闻着这么香!”卖菜的王大娘凑过来问。
“是荷叶糯米鸡,用新采的荷叶包着糯米和鸡肉蒸的,您要不要尝尝?”苏清沅笑着掀开蒸笼盖。
翠绿的荷叶包裹着圆滚滚的糯米鸡,香气瞬间弥漫开来,周围的人都忍不住吸起了鼻子。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放下担子:“给我来一个!闻着就馋人!”
苏清沅麻利地递过去一个,货郎迫不及待地剥开荷叶,咬了一大口,顿时眉开眼笑:“嘿!这玩意儿真不赖!糯米糯得粘嘴,肉香混着荷叶香,还有点咸蛋黄的味儿,太好吃了!”
他这一夸,其他人也纷纷掏钱购买。“给我来两个!”“我要三个,给孩子带回去!”不一会儿,蒸笼里的糯米鸡就少了一半。
有个穿着体面的先生尝了一个,连连点头:“这味道清雅,不似一般肉食那般油腻,用料也实在,给我包十个,我要带回府里。”
苏清沅惊喜不己,赶紧给他打包好。这一单就赚了八十文,抵得上平时半天的收入了。
太阳渐渐升高,摊位前依旧热闹。买凉面的客人大多会捎上一个糯米鸡,说中午就不用再做饭了;赶路的商人更是一次买上好几个,说带着方便,饿了就能吃。苏明负责添柴加热,保证每个糯米鸡都热气腾腾;李氏忙着收钱找零;苏晓则踮着脚帮客人递纸巾,小脸上满是认真。
苏清沅看着眼前的景象,心里暖暖的。她想起刚穿越来时,一家人顿顿吃着寡淡的粗粮,如今不仅能吃上肉,还能靠着这些美食改善生活,连弟弟妹妹的脸上都多了许多笑容。
“姐,糯米鸡快卖完了!”苏明兴奋地喊道。
苏清沅一看,蒸笼里果然只剩寥寥几个了。她算了算钱袋里的铜钱,竟比往日多了近两倍!
收摊的时候,夕阳把一家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苏老实推着独轮车,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;李氏数着铜钱,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;苏明和苏晓追着玩闹,笑声洒满了回家的路。
苏清沅走在后面,看着满池依旧翠绿的荷叶,心里盘算着:等过几日,再试试用荷叶做些别的,比如荷叶粥、荷叶包饭,说不定也受欢迎。这夏日的馈赠,可不能浪费了。
晚风拂过,带来荷叶的清香,也带来了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甜意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XTCA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