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年初五的清晨,天边刚泛起鱼肚白,苏清沅就己经站在了灶台前。一口大砂锅坐在文火上,里面是前一晚就泡好的珍珠米,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细泡,米香混着水汽在厨房里弥漫开来——今天,她要试做粤式艇仔粥。
“姐,这粥得熬到啥时候啊?”苏明揉着惺忪的睡眼进来,见砂锅上盖着个陶盆,只留条细缝透气,“用这么小的火,啥时候才能熬稠啊?”
“艇仔粥的精髓就在这‘老火慢熬’上,”苏清沅往灶膛里添了些碎炭,保持着微弱的火苗,“得用小火慢慢咕嘟,让米粒煮得开花,汤汁变得绵密,像牛奶一样稠,才算好。急不得,最少得熬三个时辰。”
李氏端着盆洗好的瑶柱进来,白色的瑶柱像小石子似的,透着淡淡的海鲜香。“昨儿托张屠户从县城捎来的,说这东西能提鲜,熬粥放些,香得很。”
“娘想得真周到,”苏清沅接过瑶柱,用温水泡软,撕成细丝,“瑶柱是艇仔粥的点睛之笔,提鲜不腥,加进去能让粥更有层次。”
她又拿出前几天做的叉烧,切成细细的小丁;把泡好的香菇切成丝;还有些新鲜的鱼片,是今早去河边买的,现杀现片,薄如蝉翼;再配上些炸得金黄的花生米、切细的姜丝、葱花,配料摆了满满一案板,五颜六色的,看着就热闹。
“这艇仔粥,配料得丰富,”苏清沅边切边说,“但不能乱加,得有主次。叉烧的香、瑶柱的鲜、鱼片的嫩、花生米的脆,混在绵密的粥里,每一口都有不同的滋味。”
三个时辰后,砂锅里的粥终于熬好了。苏清沅掀开陶盆,一股浓郁的米香涌出来,粥体稠得能挂在勺子上,米粒己经煮得看不出原形,变成了绵密的糊,却又带着点韧劲。“好了,该加配料了。”
她先把瑶柱丝放进粥里,搅动几下,瑶柱的鲜瞬间融入粥中;接着放香菇丝,煮片刻让香味释放;然后是叉烧丁,红白相间的肉丁沉在粥里,很快就染上了粥的米香;最后,她小心翼翼地把鱼片铺在粥面,盖上陶盆,焖了片刻——鱼片不能煮太久,不然会老,焖一分钟刚好,嫩得像豆腐。
“起锅前,得撒些胡椒粉、盐、香油,”苏清沅边调味边说,“胡椒粉能去腥,香油增香,盐不能多,免得盖过鲜味儿。”
她把粥盛进粗瓷碗里,每碗上面撒上花生米、葱花、姜丝,热气腾腾的,白的粥、红的叉烧、黄的花生、绿的葱花,像幅热闹的画。
“我先尝一口!”苏明早就等不及了,端起碗就喝了一大口,粥体绵密得像云朵,滑进喉咙里暖暖的,瑶柱的鲜、叉烧的香、鱼片的嫩在嘴里化开,花生米的脆又添了几分口感,他眯着眼说:“太好喝了!这粥比咱平时喝的小米粥香多了!滑溜溜的,一口接一口,停不下来!”
李氏也端起碗,慢慢喝着,连连点头:“这粥熬得真够味,绵密不糊口,配料也搭得好,鲜得很。早上喝一碗,暖到心里去,一整天都舒坦。”
上午,周先生准时来串门,一进门就被粥香缠住了脚步。“清沅丫头,这是做了艇仔粥?闻着就有岭南的温润气。”
“先生快请坐,刚做好的,您尝尝。”苏清沅给他端了一碗,“还请您多提意见。”
周先生拿起勺子,舀了一勺粥,吹了吹送进嘴里,闭上眼睛细细品味。片刻后,他睁开眼,眼里带着笑意:“好!好一个艇仔粥!粥体绵密如脂,却不失米香;配料丰富却不杂乱,鲜、香、嫩、脆样样俱全,尤其是这鱼片,嫩得恰到好处,没有丝毫腥味,可见火候拿捏得极准。丫头,你这悟性,真是让人佩服。”
“还是先生指点得好,”苏清沅笑着说,“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,又说不上来。”
“少了点烟火气里的随性,”周先生放下勺子,“粤人做艇仔粥,讲究‘现煮现吃,随要随加’,在河上的小艇里,客人要什么就加什么,带着股江湖气。你这粥太规整了,少了点那份自在。不过在家里做,能成这样,己是难得。”
苏清沅把他的话记在心里,觉得这饮食里的学问,真是深不见底。
南方货郎背着包袱路过,闻着香味就拐了进来,看到碗里的艇仔粥,眼睛一亮:“姑娘,你这粥做得真地道!跟我在珠江上吃的一个味儿!尤其是这瑶柱,鲜得正,鱼片也嫩,没想到在这小镇能喝到这口,值了!”
他坐下连喝了两碗,抹着嘴说:“我走南闯北,就爱这口艇仔粥,暖身又管饱,配料还丰富,比干啃干粮舒坦多了。姑娘,你这粥要是往南运,指定能卖火。”
苏清沅笑着给他添了些粥:“您慢用,喜欢就多喝点。”
陈大爷也来了,说是被粥香勾来的。“清沅丫头,给我来碗粥,加多点叉烧,我牙口不好,就爱这软和的。”他喝着粥,咂着嘴说,“这粥滑溜溜的,不用嚼就咽下去了,叉烧香得很,比吃肉还舒坦。你这饭馆,现在南北菜都有了,真是越来越像样了。”
下午,赵嫂子带着孩子来借东西,孩子一进门就盯着粥碗,吵着要喝。苏清沅给孩子盛了小半碗,加了些花生米,孩子捧着碗,小口小口地喝着,连说:“好喝!比糖水还好喝!”
赵嫂子看着孩子喝得香,笑着说:“清沅妹子,你这手艺真是没的说,啥都能做出花来。这粥看着简单,做起来定是费了不少功夫吧?”
“主要是熬粥费时间,”苏清沅说,“得提前泡米,小火慢熬,配料倒不复杂。等过了年,你要是想学,我教你。”
“那太好了!”赵嫂子喜滋滋地说,“我家那口子早上总不爱吃饭,要是能喝上这粥,指定能多吃两碗。”
傍晚时分,夕阳的金辉透过窗棂照进厨房,把砂锅染成了暖色。最后一碗艇仔粥被苏明喝得精光,他舔着嘴唇说:“姐,今天的粥不够卖啊,好多客人说没喝够,让明天再熬些,还说要加牛肉、猪杂啥的,啥都想往里放。”
苏清沅笑着点头:“明天多熬些,配料也备得全些,客人想加啥就加啥,随他们的意。”
她坐在灶边,翻看着食谱,下一页是“苏式松鼠鳜鱼”,画着条炸得金黄的鱼,上面浇着琥珀色的汁,看着就。“明天,试试这个?”她轻声说,眼里满是期待。
灶膛里的火还在微微燃烧,映着食谱上的图案,映着满厨房的烟火气。她知道,研究不同菜系的路还很长,就像这艇仔粥,得耐着性子慢慢熬,才能熬出那份绵密与鲜香。每种味道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和讲究,得用心去体会,才能做出让人暖心的吃食。
夜色渐浓,巷子里的灯笼亮了起来,暖黄的光落在案板上的配料上,仿佛在酝酿着新的美味。苏清沅收拾着灶台,心里盘算着明天要去买条新鲜的鳜鱼——松鼠鳜鱼得用鲜活的鳜鱼,肉质细嫩,才能炸得外酥里嫩。她相信,只要心怀对味道的敬畏,对生活的热爱,无论南北,无论难易,都能在自己的灶台上,做出让人心安的味道,就像这碗艇仔粥,用最普通的米,熬出了最绵长的暖,让每个清晨,都充满了鲜香与希望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XTCA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