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3章 营养的平衡

小说: 舌尖上的化学   作者:学子小熊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舌尖上的化学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WARO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学子小熊”推荐阅读《舌尖上的化学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清晨七点的北京营养研究所像台刚上弦的精密仪器——走廊里的感应灯顺着脚步声次第亮起,实验室的离心机嗡嗡转着,门口的自动售货机“咔嗒”弹出一盒温豆浆,蒸汽裹着黄豆香撞进林晓怀里的样本箱。她踩着小白鞋往三楼跑,路过试剂柜时差点撞翻赵医生的早餐——全麦面包滚到地上,裹着的锡箔纸散开,露出里面夹着的奇亚籽和冻干菠菜碎。

“慢着!”赵医生的声音像她桌上的液相色谱仪一样精准,弯腰捡面包时白大褂下摆扫过林晓的样本箱,“你怀里是第三周的血清样本?别晃,维生素D的共轭物最经不起震荡——上次小吴跑太快,样本里的脂滴把色谱柱堵了三天。”

林晓赶紧把样本箱抱稳,鼻尖还沾着豆浆的甜香:“赵姐,我查了前两周的钙结合率,受试者里有六个维生素D3不足的,按‘彩虹餐盘’的方案加了深海鱼,这周的数据应该能上去。”她指尖划过样本箱上的标签,“比如302号的张阿姨,上周开始每天吃两条三文鱼,她昨天跟我说‘原来鱼皮烤着吃这么香,以前都扔了’。”

赵医生把面包塞进嘴里,嘴角沾着奇亚籽:“鱼皮里的胶原蛋白能促进维生素D的生物利用度,比单纯补胶囊管用——你去把样本放进冷藏柜,十分钟后到会议室,‘彩虹餐盘’的受试者要过来填日记。”

会议室的长桌铺着淡蓝色桌布,像块摊开的营养成分表。林晓把印着彩虹图案的饮食日记分发下去时,张阿姨攥着笔问:“小林啊,我昨天孙子来,偷偷吃了口炸鸡,会不会影响数据?”她的日记本封皮是孙子画的蜡笔小新,页脚折着角,“我怕你们说我不认真,没敢写。”

林晓蹲下来,翻开日记里的“红黄绿紫”打卡页——红色番茄画了对勾,黄色南瓜画了星星,绿色菠菜画了圈,唯独紫色蓝莓那里空着。“没事的,”她用铅笔在炸鸡旁边写了个小备注,“炸鸡的饱和脂肪会影响维生素E的吸收,但就一口,下次记得把蓝莓补上——蓝莓里的花青素能中和油炸食品的自由基,就像给身体戴了层防护盾。”

张阿姨松了口气,摸出包里的蓝莓干:“我早上特意装了一把,等下就吃。”

“彩虹餐盘”是研究所今年推的健康饮食计划,核心是“用颜色平衡营养”:红色对应番茄红素(维生素A前体),黄色是β-胡萝卜素(维生素A),绿色是叶绿素(镁),紫色是花青素(维生素C),每样每天吃够100克,再搭配全谷物和优质蛋白——林晓的任务是追踪受试者血液中21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浓度,用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仪(LC-MS)画出每个人的“营养指纹”。

上午十点,实验室的空调吹得人胳膊发凉,林晓盯着LC-MS的屏幕,指尖在键盘上敲得飞快。第三周的样本正顺着色谱柱流进检测器,屏幕上的峰值像起伏的脉搏:301号的维生素C峰值比上周高了40%(他昨天吃了一斤鲜枣),303号的镁浓度达标(她终于把白米饭换成了藜麦),首到305号的样本出来——血清铁蛋白的峰值突然飙到了120ng/mL,远超正常范围的15-20ng/mL。

林晓揉了揉眼睛,以为是仪器校准错了。她重新注入样本,峰形还是陡峭的尖峰,像把扎进数据里的刀。紧接着,306号、308号、312号……一连12个样本的血清铁蛋白都高得离谱。她翻出这些受试者的饮食日记,页面上的“铁摄入”栏全是空白——305号的李大爷写“昨天吃了清炒菠菜,就一小把”,308号的王女士写“怕铁超标,把猪肝换成了豆腐”,甚至312号的大学生小周备注“最近在减肥,没吃红肉”。

“赵姐,你来看看!”林晓喊住刚走进实验室的赵医生,屏幕上的峰值像簇跳动的火焰,“这12个人的铁蛋白突然翻倍,饮食记录里根本没加铁——菠菜、肝脏、瘦肉都没多吃,甚至有人还减了。”

赵医生的指尖落在鼠标上,放大305号的色谱图:“离子源电压没问题,流动相比例是%甲酸水-乙腈(70:30),校准液的峰值也正常……”她转身翻开样本登记本,“编号对应没错,305是李大爷,306是张阿姨的邻居,312是小周——他们有没有共同的饮食来源?”

林晓翻着饮食日记,突然愣住:“你看,这几个人的日记里都写了‘研究所门口便民超市买的强化燕麦’——305号说‘燕麦泡牛奶,早上喝快’,308号说‘燕麦煮粥,孙子爱喝’,312号说‘燕麦加酸奶,减肥方便’。”

她抓起桌上的钥匙就往楼下跑,便民超市的卷帘门刚拉开一半,老板揉着眼睛打招呼:“小林又来买豆浆?今天有新到的强化燕麦,给你留了一包。”

林晓接过燕麦袋,标签上的“营养成分表”刺得眼睛疼:“强化铁:每100克含20毫克”——而根据《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》(GB14880),燕麦中的铁强化量最高是10毫克/100克。“这燕麦是从哪进的?”她问老板。

老板挠着头打电话给供货商:“哦,上周仓库发错了,把给健身机构的‘高强化版’发过来了——说是给运动员补剂用的,我以为跟普通的一样,就摆货架上了。”

林晓的后背首发凉——运动员的高强化燕麦,铁含量是普通版的两倍,受试者每天吃50克,就多摄入了5毫克铁,加上日常饮食的10毫克,总摄入量远超成年女性的18毫克/天、男性的12毫克/天。她掏出手机给赵医生发消息:“找到原因了,超市的燕麦是高强化版,受试者不知情。”

等林晓跑回实验室,赵医生己经联系了所有异常受试者。张阿姨握着体检报告的手在抖:“我就说最近总觉得嘴里发苦,原来吃错了燕麦……”林晓赶紧递上水:“阿姨,血清铁蛋白只是暂时升高,没到中毒剂量,停了燕麦再吃点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,比如橙子,能促进铁排出。”

小周坐在椅子上揉着膝盖:“我还以为是减肥减的,昨天腿都软了——幸亏你们发现得早。”

赵医生把燕麦袋拍在桌上,声音里带着愠怒:“食品强化不是越多越好,铁过量会损伤肝脏和胰腺,特别是这些中老年人,代谢慢,更容易堆积。”她转向林晓,眼里藏着笑意,“你倒像个侦探,从数据里揪出了超市的‘隐形杀手’。”

晚上十点,实验室的灯还亮着。林晓整理着报告,屏幕上的“异常原因分析”页写得满满当当:“食品强化剂超量的风险——以‘高强化燕麦’为例”“消费者对‘强化食品’的认知误区”“建议加强零售终端的食品标签监管”。她端起冷掉的咖啡,杯底的残渣堆成小山,突然想起早上撞翻的全麦面包——赵医生说过,“营养的平衡就像面包里的奇亚籽和菠菜碎,多一粒少一粒,口感就变了,身体也是一样。”

窗外的月光洒在液相色谱仪上,林晓翻到下一份样本的报告——315号的维生素B12浓度只有150pg/mL,远低于正常的200pg/mL,而他的饮食日记里写着“每天吃一个煮鸡蛋,一块牛肝”。她皱着眉,指尖划过“牛肝”两个字——上周的牛肝是从哪买的?是不是新鲜?有没有被福尔马林泡过?

走廊里的感应灯突然灭了,屏幕的光映得她眼睛发亮。她摸出手机,给赵医生发消息:“赵姐,315号的维生素B12异常,我想明天去菜市场看看他买的牛肝。”

手机震动,赵医生回了个“ thumbs up ”的表情,后面跟着一行字:“明天早八点,我陪你去——顺便买份豆浆,要甜的。”

林晓笑了,把报告保存好,关掉仪器。实验室的 silence 里,仿佛能听见数据流动的声音,像舌尖上的化学,每一口都藏着平衡的秘密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WARO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舌尖上的化学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WARO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