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36章 香料的萃取

小说: 舌尖上的化学   作者:学子小熊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舌尖上的化学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WARO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舌尖上的化学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八月的广西像浸在蜜罐里的桂花糕,连风都裹着芒果的甜香往下坠。林晓背着帆布包站在香料园门口,鬓角的汗滴进锁骨窝,抬头看见九里香篱墙爬满乳白的小花,香得她鼻尖发疼——昨天导师还在电话里笑:“你去了就知道,香料园的香不是闻的,是‘撞’进鼻子里的。”

她揉着鼻尖往里面走,竹编拖鞋碾过青石板上的桂花瓣,没留意脚边歪着个筐——“哗啦”一声,一筐新鲜金不换叶子滚得满地都是,青绿色汁液溅在她的白T恤上,像撒了把碎翡翠。

“姑娘,你踩碎的是我下午要蒸馏的‘灵魂’。”

蹲在地上捡叶子的女人抬头,眼角有细纹,指尖沾着金不换的清苦香气,发梢别着朵晒干的茉莉。林晓慌忙蹲下来帮忙,指尖碰到她的手——掌心裹着铜锅的温度,指腹有层薄茧,像摸过无数次蒸馏管的纹路。

“我叫阿琳,是这儿的调香师。”女人把最后一片叶子放进筐里,拍了拍膝盖,“你是张教授介绍来的林晓吧?他说你要写‘舌尖上的化学’,想学精油萃取。”

林晓点头,指着T恤上的污渍:“对不起,我没看见筐……”

“没事。”阿琳扯了扯她的衣角,金不换的香蹭到她手腕,“这污渍好,是金不换给你的‘入门礼’——上次有个商人来买精油,说要‘闻起来像火锅底’,我就用金不换泡了瓶,他嫌太苦,转头买了加了辣椒素的合成油。”

林晓跟着阿琳往蒸馏房走,路过一片桂树林,风一吹,金黄的小花落进她衣领,痒得她缩脖子。阿琳笑着递来竹篮:“明天早上去摘桂花,要带露的——你吃的桂花糕是糖渍的,萃取要的是桂树的‘野魂’,露水里藏着没被太阳晒散的香脂。”

蒸馏房在园子最里面,木屋顶盖着青瓦,门帘是串着陈皮的竹编,风一吹,橘香混着蒸汽涌出来。阿琳掀开帘子,里面摆着三口铜锅,锅底沉着烧过的木柴,锅沿冒着白汽,蒸汽管像条银蛇缠在竹架上,末端连着凉瓷冷凝罐,水珠“叮”一声滴进青瓷碗里。

“这是水蒸气蒸馏法。”阿琳摸着铜锅的外壁,掌心传来的热里裹着香,“精油比水轻,沸点低,和水一起烧开,蒸汽带着精油跑过冷凝管,冷下来就变成油和水的混合液——你看那碗里,浮在上面的浅黄液体,就是纯精油。”

林晓凑过去闻,青瓷碗里的液体泛着琥珀色光泽,香得她眼睛发亮:“这是金不换的精油?”

“对。”阿琳用玻璃棒蘸了一点,抹在她手背上,“你搓搓,是不是有股青柠加薄荷的苦?比你吃的金不换炒花甲更冲——因为萃取是把整株草的‘魂’捞出来,没加酱油和盐的驯化。”

林晓搓着手背,突然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金不换炒田螺,她蹲在灶台边闻香味,妈妈说:“等你长大,要把这香装在瓶子里,走到哪儿都能闻见。”原来妈妈说的“瓶子”,就是眼前这滴精油。

第二天凌晨西点,阿琳把林晓从床上拽起来:“摘桂花要趁早,露水压着香脂,不然太阳一晒就散了。”

桂树林里还浸在墨色里,阿琳举着个装了电池的小灯,光束里浮着细小的桂花瓣。林晓蹲在树底下,指尖捏着小朵的金黄,露水珠打湿裤脚,凉得她缩了缩脖子。

“轻点儿。”阿琳递来竹篮,灯影里她的眼睛亮得像桂花瓣,“别碰断花梗——那里面藏着精油最多的地方,就像花生的仁儿。”

林晓照做,指尖刚碰到花梗,就听见“啪嗒”一声,一滴露水从花瓣上落进竹篮,溅起细小的香雾。她凑过去闻,露水的清里裹着桂香,像把整棵桂树的呼吸都吸进了鼻子里。

摘完桂花回到蒸馏房,天刚蒙蒙亮。阿琳把桂花倒进铜锅,加了半锅山泉水:“水要没过桂花两指,火要烧得匀,像熬小米粥——火大了,桂花会焦,精油变苦;火小了,蒸汽抽不出香脂。”

林晓坐在灶边添柴,木柴烧得噼啪响,铜锅的热气裹着桂香飘上来,她突然想起导师说的“香料是食物的香水,香水是空气的食物”——原来萃取不是化学实验,是把食物里的香“翻译”成空气能吃的味道。

第一个小时,冷凝管里滴出来的是透明的水;第二个小时,水珠开始泛着浅黄;第三个小时,当第一滴纯精油滚进青瓷碗时,林晓凑过去闻——那香不是桂花糕的甜腻,是带着青草气的清冽,像把清晨的桂树、露水、风,都揉进了一滴油里。

“对了。”阿琳把青瓷碗端起来,阳光透过碗壁,精油里浮着细小的桂花瓣,“这才是桂花的本味——你吃的桂花糕加了糖,是‘驯化’后的香;萃取是把桂树的‘野生魂’捞回来。”

林晓摸着碗沿,突然想起上周在超市买的桂花精油,闻起来像廉价香精,原来那是用苯乙醇加香豆素调的“工业香”——她掏出手机翻购物记录,阿琳凑过来扫了一眼,笑:“这种精油我见多了,去年有个陈哥来园子里,要我做‘三倍浓度’的桂花精油,加溶剂稀释,颜色更黄,香味更浓,我没答应。”

“为什么?”

阿琳的笑淡下去,用指甲刮了刮碗底的裂痕——那是她奶奶传下来的碗,“我妈以前是调香师,二十年前做茉莉精油,有人要她加二甲基苄基原醇,说‘闻起来更像茉莉’,她没答应,结果那人找了隔壁园的老王,老王的精油卖出去,有人用了起红疹,被投诉到工商局,老王的园子都封了。”

林晓的指尖顿住,突然想起导师给她的文献——合成香料里的邻苯二甲酸酯、苯乙醇,长期接触会致癌,涂在皮肤上会过敏。原来那些“便宜又香”的精油,藏着这么大的黑幕。

转折来得猝不及防。

那天晚上林晓起夜喝水,听见蒸馏房里有动静。她摸着墙走过去,看见阿琳蹲在地上,手里拿着个玻璃罐,里面装着浑浊的黄色液体,旁边摆着个空的“天然桂花精油”瓶。

“又来一批假的。”阿琳对着罐子说话,声音里带着疲惫,“上次的茉莉精油,掺了丙二醇,闻着香,涂在脸上会闷痘……”

“阿琳姐?”

阿琳猛地抬头,罐子里的液体晃了晃,溅在她的裤子上。林晓走过去,看见罐子上贴着“陈记香料”的标签——就是上次阿琳说的那个陈哥。

“你都听见了?”阿琳把罐子放在地上,手指绞着围裙角,“其实我一首在收集证据——陈哥的香料厂,用合成剂做‘天然精油’,卖去美容院、化妆品厂,上次有个姑娘用了他的玫瑰精油,脸肿得像桃子,来找我要说法,我才知道……”

林晓抓起那个空精油瓶,瓶身印着“100%天然萃取”的字样,她掏出手机拍了张照:“我帮你。”

“你?”

“我是学分析化学的。”林晓翻出导师的微信,“我可以把这些假精油带去实验室测成分,邻苯二甲酸酯、二甲基苄基原醇,只要有一项超标,就能举报他。”

阿琳盯着她,突然笑了,从口袋里掏出个笔记本——里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日期、原料、成分表:“这是我去年开始记的,陈哥每次送假精油来,我都留了样本……”

三天后,导师的实验室传来消息:假桂花精油里,苯乙醇含量高达62%(天然萃取不超过25%),还检测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——一种致癌的增塑剂。

林晓把检测报告发给阿琳时,阿琳正在摘茉莉。她看着手机屏幕,指尖的茉莉花瓣掉在地上,突然蹲下来哭:“我妈要是活着,肯定会说‘终于抓住这孙子了’。”

那天下午,工商局的人来香料园,阿琳把笔记本和样本递过去,带队的张科长翻了两页,皱着眉说:“这些证据够了,我们明天就去查陈记香料厂。”

陈哥来闹的时候,林晓正在蒸馏房做金不换精油。他穿着花衬衫,脖子上挂着金链子,踹开竹门帘:“阿琳,你tm是不是疯了?我给你两倍价,你不做,还敢举报我?”

阿琳站在铜锅前,手里拿着舀水的木勺:“你毁了老王的园子,毁了那么多人的脸,该还债了。”

陈哥冲过去要推铜锅,林晓突然站出来,掏出录音笔——里面录着那天陈哥威胁阿琳的话:“你不做假精油,我就让你园子里的桂花烂在地里。”

“陈先生,”林晓把录音笔举到他面前,“检测报告显示你的精油含致癌物质,录音里你承认威胁阿琳姐,你觉得工商局会怎么处理?”

陈哥的脸一下子白了,他瞪着林晓,又瞪着阿琳,最后抓起门口的竹筐砸在地上:“你们等着!”

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桂树林里,阿琳长出了口气,靠在铜锅上笑:“刚才我以为他要砸了我的锅……那锅是我爷爷传下来的,比我年纪还大。”

林晓摸着铜锅的温度,掌心传来的热里裹着金不换的香:“以后不会了——假的永远拼不过真的,就像合成精油拼不过萃取的本味。”

离开香料园那天,阿琳把一瓶桂花精油塞给林晓。玻璃瓶装着浅黄的液体,瓶身贴着张手写的标签:“林晓的第一滴桂花魂”。

“这是你那天摘的桂花蒸馏的。”阿琳摸了摸瓶子,“留个纪念——等你论文发表了,要寄给我看。”

林晓把瓶子放进帆布包,指尖碰到包里的金不换叶子——是她临走前摘的,晒干了夹在笔记本里。她抬头,看见桂树林里飘着细小的花瓣,阿琳站在门口,发梢的茉莉还在,眼角的细纹里藏着阳光。

“阿琳姐,我论文的结论想写——”林晓摸着包上的桂花渍,“萃取不是技术,是把食物里的香‘翻译’成空气能吃的味道;化学不是公式,是帮我们抓住那些藏在假香里的坏东西。”

阿琳笑了,风把她的围裙吹起来,裹着桂香扑过来:“对,就像你说的‘舌尖上的化学’——食物是用来吃的,香料是用来闻的,可它们的魂是一样的,都是真。”

林晓背着包往门口走,竹编拖鞋碾过青石板上的桂花瓣,突然想起第一次见面时,阿琳说“你踩碎的是我下午要蒸馏的灵魂”——原来所谓“灵魂”,是金不换的清苦、桂花的清冽、茉莉的幽香,是没被合成剂污染的本味,是化学公式里藏着的温度,是食物和香料之间,永远不会断的线。

她掏出那瓶桂花精油,拧开盖子闻了闻——还是清晨桂树的味道,带着露水的清、青草的涩、阳光的暖,像把整个香料园都装在里面。

风里传来阿琳的喊声:“林晓,下次来摘茉莉啊!”

林晓回头,看见阿琳站在桂树下,手里举着个竹篮,里面装着刚摘的茉莉。阳光透过桂树的缝隙洒下来,落在她身上,像裹了层金纱。

她笑着挥手,把精油瓶放进包里,帆布包的拉链声里,裹着桂香、金不换香、茉莉香,像把整个广西的夏天,都装在了里面。

车开出香料园时,林晓望着窗外的九里香篱墙,突然想起导师说的“论文要写有温度的化学”——原来温度不是来自铜锅的热,是来自摘桂花的清晨、捡金不换的午后、和阿琳一起守着冷凝管的夜晚,是来自那些“把真魂捞回来”的坚持。

她摸了摸口袋里的精油瓶,里面的液体晃了晃,像桂树在呼吸,像妈妈的桂花糕在冒着热气,像所有没被假香污染的——舌尖上的,化学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WARO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舌尖上的化学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WARO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