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44章 烧烤的烟熏

小说: 舌尖上的化学   作者:学子小熊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舌尖上的化学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WARO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西北风裹着雪粒子砸在防风外套上,林晓缩着脖子把便携气相色谱仪的探头往烤炉上方挪了两寸。铜制烤炉的炉膛里,果木炭烧得噼啪响,红柳枝串着的羊羔肉在火上翻卷,油脂滴在炭上溅起细碎的青烟——不是呛人的黑灰,是带着苹果木甜香的浅蓝烟雾,裹着肉香往鼻子里钻。

"姑娘,要尝一串不?"

粗犷的男声从头顶落下来,林晓抬头,撞进一双带着笑意的深眼睛。说话的男人留着络腮胡,白帽子下的鬓角沾着炭灰,手里的铁夹子夹着肉串转了个圈,肥瘦相间的肉在火光照耀下泛着琥珀色的油光。

"阿卜杜勒?"林晓认出摊位前的招牌——用维文和汉文写的"阿卜杜勒爷爷的烤串",字是烫金的,在夜市的霓虹里闪着暖光。

"是我。"阿卜杜勒把肉串往她面前送了送,"看你蹲这儿半小时了,仪器对着烟戳,是查什么?"

林晓抹了把冻红的鼻尖,把探头收回来瞅了眼屏幕:"测烟里的多环芳烃——苯并芘、茚并芘这些,烧烤烟里的常客。"

阿卜杜勒哦了一声,铁夹子敲了敲烤炉沿:"我当是什么呢。来,先尝串热的,凉了就没魂儿了。"

红柳枝的香气先钻进鼻腔——不是那种工业化烤串的香精味,是红柳木本身的清苦,混着羊肉的鲜甜。林晓咬了一口,外皮带着轻微的焦脆,牙齿刚陷进去,肉汁就爆了出来,肥油裹着孜然和辣椒面的刺激在舌尖炸开,后味居然带着点沙枣的甜。

"用了沙枣枝?"她含着肉抬头,嘴角沾着辣椒面。

阿卜杜勒笑出满脸褶子,从摊位底下摸出一把晒干的沙枣枝:"奶奶传的秘诀。烤到肉半熟,往炭里扔两根,烟会变甜,还能吸走焦糊味。"

林晓赶紧把仪器探头凑过去——刚才还在临界值徘徊的苯并芘数值,居然往下掉了两个点。她眼睛亮起来:"沙枣枝的鞣质能吸附多环芳烃?"

"不知道什么质。"阿卜杜勒把沙枣枝掰成小段往炭里塞,青烟腾起来的时候,他用蒲扇往肉串相反的方向扇,"我爷爷说,烟是个调皮的孩子,得哄着它走,不能让它黏在肉上。"

夜市的音乐突然响起来,弹冬不拉的艺人在隔壁摊位弹起《黑眼睛》,几个穿艾德莱斯绸的姑娘笑着跳起来,裙角像绽放的月季。林晓裹紧外套往摊位里挪了挪,阿卜杜勒递来一杯热酸奶,瓷碗上凝着一层厚厚的奶皮子。

"刚挤的牛奶做的,加了点蜂蜜。"他擦了擦手,在摊位后的小马扎上坐下,"我十五岁跟着爷爷烤串,那时候夜市在巴扎门口,爷爷的烤炉比这个小一半,碳要烧到白热才让我放肉。他说,烟大的时候,肉会变苦,人吃了会燥——现在才明白,苦的是焦糊的杂环胺,燥的是烟里的醛类。"

林晓端着酸奶抿了一口,奶香味裹着蜂蜜的甜滑进喉咙,刚好中和了嘴里的辣。她低头看仪器屏幕,刚才测的几个样本数据都比市区烧烤店低三分之一——阿卜杜勒的烤炉位置摆得巧,刚好迎着西北风,烟被吹向摊位后方;炭是提前两小时点的,烧到没有明火只有红热的炭心才开始烤;甚至红柳枝都是提前泡过盐水的,烤的时候不会冒烟太快。

"你这哪是烤串,是做化学实验。"林晓笑着说。

阿卜杜勒摇头,铁夹子敲了敲红柳枝:"是烤人心。去年有个内地来的游客,吃了我的串哭了,说像他爷爷以前烤的味道。我问他爷爷怎么烤,他说爷爷会等碳凉一点,把肉放在火上方熏十分钟,再翻烤——其实和我爷爷的办法一样,都是让烟'飘'着走,不是'裹'着肉。"

风突然大了些,雪粒子变成小雪花,落在烤炉上瞬间化成水。林晓把仪器往怀里抱了抱,抬头看见阿卜杜勒的烤炉上方,烟雾顺着风往夜市深处飘,路过卖烤包子的摊位,裹着包子的麦香回来,变成一种复杂又温暖的香气。

"昨天有个防疫站的同志来测,说我这儿的苯并芘含量达标。"阿卜杜勒突然说,"他问我是不是学过化学,我告诉他,是爷爷的碳、奶奶的沙枣枝,还有我烤了三十年的手。"

林晓低头翻笔记本,笔尖在"传统工艺中的化学智慧"那一行画了个圈。她抬头时,阿卜杜勒刚好把一串烤包子放在她面前——薄得透亮的皮上,焦脆的地方带着金褐色的光斑,咬开后,洋葱和羊肉的汤汁烫得她首吸气,却舍不得吐出来。

"你知道吗?"阿卜杜勒用铁夹子拨了拨炭,"我爷爷以前说,烧烤的烟不是敌人,是朋友。你得懂它的脾气,它才会给你最香的肉。"

林晓看着烤炉里的火光,突然想起早上在实验室里做的模拟实验——当炭温达到600℃以上时,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会急剧增加,而阿卜杜勒的炭始终保持在500℃左右,用蒲扇控制氧气量,让炭慢慢烧,不冒黑烟。

"其实你在控制炭的氧化程度。"她指着烤炉说,"不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少,烟里的有害物质就少。"

阿卜杜勒挠了挠头,络腮胡里藏着笑:"我不懂什么氧化,只知道炭烧得太旺,肉会焦;烧得太弱,肉会生。就像做人,得找到中间的那个点。"

夜市的钟敲了十下,雪下得密了些,却挡不住人群的热情。几个小孩举着烤串跑过来,阿卜杜勒笑着摸出一把糖给他们,其中一个小丫头拽着他的衣角:"阿卜杜勒爷爷,我要吃带沙枣味的!"

"好嘞,给你留着最肥的那串。"阿卜杜勒转身翻肉串,红柳枝在火上晃,影子投在他背上,像一片跳动的光。

林晓把仪器收进包里,摸出手机拍了张照——烤炉的火光、阿卜杜勒的背影、远处的霓虹和雪,还有手里咬了一口的烤包子。她发了条朋友圈,配文:"舌尖上的化学,是风里的沙枣香,是炭烧到白热的耐心,是人和食物的悄悄话。"

风卷着雪粒子扑过来,阿卜杜勒突然喊:"姑娘,再吃一串!加辣的!"

林晓笑着应了,看着他把辣椒面撒在肉串上,红色的粉末在火光照耀下像星星落下来。她咬了一口,辣得首吸冷气,却又忍不住再咬一口——那是羊肉的鲜、红柳的苦、沙枣的甜、辣椒的烈,混着烟火气的暖,在舌尖织成一张网,把整个新疆的冬夜都裹了进去。

"你说,要是把沙枣枝的成分提取出来,做成烟熏剂,是不是能让更多人吃到健康的烧烤?"林晓抹了把嘴问。

阿卜杜勒把最后一串肉放在她盘子里,自己也拿了一串咬了一口:"不用那么麻烦。"他指着远处的摊位,几个年轻人在学烤串,"等他们学会怎么哄烟走,怎么等碳热,自然就懂了。化学在书里,也在手里。"

雪还在下,可烤炉边的温度越来越暖。林晓看着阿卜杜勒的脸,在火光里泛着红光,突然想起实验室里那些冰冷的试管——原来化学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公式,是红柳枝的香气,是沙枣枝的甜烟,是阿卜杜勒手里转了三十年的肉串,是每一口咬下去都能尝到的,人心的温度。

远处传来弹冬不拉的艺人唱到高潮,人群跟着欢呼。阿卜杜勒站起来,拍了拍身上的炭灰:"走,我带你去看烤全羊——我徒弟烤的,用的是我爷爷的秘方,碳要烧三个小时,烟要绕着羊转三圈。"

林晓跟着他往夜市深处走,雪落在睫毛上,却不觉得冷。她摸了摸口袋里的沙枣枝——阿卜杜勒塞给她的,说"带回去做实验"——枝条干干的,却带着阳光的味道。

夜市的灯光越来越亮,烤全羊的香气飘过来,混着雪的清冽,在空气里酿成一种特别的味道。林晓突然觉得,所谓"舌尖上的化学",不过是——

你用真心待食物,食物便用最本真的味道,待你。

风里传来阿卜杜勒的笑声:"姑娘,跑快点!烤全羊要开吃了!"

林晓笑着跑起来,防风外套的下摆飘起来,雪粒子在她身边打旋。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声,混着烤炉的噼啪声、人群的欢呼声、冬不拉的弹拨声,在新疆的冬夜里,响得特别清楚。

而那串带着沙枣香的烤羊肉,还在她的舌尖,慢慢化开来。
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舌尖上的化学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WARO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舌尖上的化学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WARO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