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8章 油脂的变身

小说: 舌尖上的化学   作者:学子小熊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舌尖上的化学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WARO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六月的北京把柏油路晒得软趴趴的,实验室的空调却像台喘着粗气的老黄牛,吹出来的风裹着三氯甲烷的苦杏仁味,绕着通风橱的玻璃门打旋儿。林晓盯着油浴锅里的圆底烧瓶,亚麻籽油在60℃下转成个琥珀色的漩涡,像极了外婆家灶上熬的菜籽油——可此刻她要熬的不是饭香,是能塞进论文里的“油脂氧化动力学数据”。

她的笔记本摊在实验台上,页边卷着角,最新一行数据被划了三次:过氧化值12.3meq/kg,比预期高了整整4个单位。“茶多酚加少了?还是温度没控稳?”她嘀咕着,指尖沾了点油样蹭在试纸上,浅黄的印子慢慢变成褐色——过氧化物在氧化碘化钾,这是她做了百次的反应,熟得像闭着眼能系鞋带。

门口的不锈钢门“吱呀”一声,张伟端着两杯冰美式站在阴影里,白大褂下摆沾着点蓝色的硫酸铜渍:“林博士,你从早八坐到现在,屁股都快粘在椅子上了。”他把咖啡放在她手边,杯壁的水珠洇湿了笔记本上的“论文截止:6.15”。

林晓抬头笑,眼角有层淡青的疲色:“最后一组平行样,测完就能拟合曲线了。”她指了指通风橱里的反应釜,玻璃壁上凝着细密的水珠,“昨天加了0.02%的维生素E,今早看样品还是没变浅——难道天然抗氧化剂也打不过自催化?”

张伟凑过去看温度表,眉峰一下子拧起来:“油浴锅设定65℃,现在己经78℃了!你没听见报警器响?”

林晓的后颈突然发紧——她刚才满脑子都是“论文引言要补个文献”,压根没注意到通风橱顶上的蜂鸣器正闪着红光。她扑过去拧油浴锅的旋钮,指尖刚碰到金属外壳就烫得缩回手:“怎么会?我半小时前才调的!”

话音未落,反应釜里的亚麻籽油突然“噗”地翻起泡沫,像被戳破的肥皂泡,却带着股焦糊的哈喇味——那是油脂氧化到“爆发期”的味道,导师说过“这时候反应会自己放热,温度越窜越快”。林晓的心跳撞着肋骨,她刚要去提反应釜,张伟一把拽住她的手腕:“戴防热手套!玻璃要炸了!”

他从抽屉里抄出硅橡胶手套甩给她,自己先踮着脚关掉了总电源。林晓套上手套刚碰到烧瓶,掌心就传来灼人的烫——瓶壁己经热得能在上面煎鸡蛋,玻璃上的刻度线都模糊了,油液里翻着黑色的絮状物,像熬糊的粥。

“往冰浴里放!”张伟搬来装满干冰的保温箱,林晓咬着牙把反应釜提起来,玻璃与金属碰撞的脆响里,油液溅在箱壁上,“滋滋”冒起白雾。她的手套被烫得有点黏,隔着橡胶都能感觉到热度在往皮肤里钻,首到张伟把箱盖扣上,两人才往后退了两步,盯着箱子里偶尔蹦出来的冰碴子喘气。

实验室的挂钟“滴答”响了两声,林晓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翻抽屉,把昨天用过的药匙拎出来——勺尖沾着点暗褐色的碎屑,像没擦干净的铁锈。她的脸“唰”地白了:“是铁屑!我昨天用这把匙子挖过氯化亚铁,没洗干净就碰了茶多酚……铁离子催化氧化反应,所以温度才会失控!”

张伟接过药匙对着光看,碎屑在阳光下泛着淡红的光:“上星期导师说‘金属离子是油脂氧化的导火索’,你当耳旁风了?”

林晓的指尖掐进掌心,指甲盖泛着青白:“我以为冲两下就行……就这么点铁屑,能翻出什么浪?”

通风橱的灯突然闪了一下,照在她摊开的安全手册上——扉页是导师的字迹,用红笔圈着:“实验室里没有‘微不足道’——你漏看的每一个小数点,没擦干净的每一点残渣,都是埋在桌子底下的炸药。”她想起开学第一天,导师举着个炸过的试管说:“我师兄当年把高锰酸钾倒进了浓盐酸,结果炸掉半根手指——他说‘就错了一滴’,可错一滴就够了。”

张伟递过来一杯温水,杯壁上凝着水珠:“我研一的时候也犯过傻——把NaH当成NaOH加进乙醇里,试管‘砰’地炸了,幸亏护目镜挡了碎片。”他指了指自己的眼角,那里有道淡白色的疤,“现在我加试剂前,必念三遍标签:‘这是NaH吗?这是NaOH吗?这是要加的吗?’”

林晓喝了口温水,喉咙里的焦灼感顺着水流往下滑。她看向保温箱,里面的冰己经化了一半,反应釜的温度应该降下来了——可她刚才盯着油液翻涌的样子,总觉得那团火还在眼前烧,烧得她后脊发凉。

“你说,”她突然开口,声音有点哑,“我们研究油脂氧化是为了让食物更安全,可自己先踩了安全的雷……是不是特讽刺?”

张伟把药匙扔进废液缸,金属碰撞的声音在实验室里回响:“这就是‘舌尖上的化学’啊——你得先懂怎么不炸着自己,才能懂怎么不让别人吃炸了的东西。就像楼下早餐摊的油条,老板说‘油天天换’,其实就是怕反复炸的油氧化出毒素;你妈不让你吃路边的炸洋芋,也是怕油里的过氧化物伤胃。我们做的实验,就是把这些‘老人言’变成‘科学数据’,再变成‘能守住的底线’。”

林晓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套,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舌尖上的化学 指尖沾着点亚麻籽油的黄渍——那是她早上从烧瓶里蘸的样,原本该是清透的琥珀色,现在却像放了半个月的菜油,发着暗褐的光。她突然想起昨天在食堂吃的炸鸡腿,外皮脆得能咬出响,可咬开后里面的油汁有点发苦——那是不是己经氧化的信号?

她翻开笔记本,把刚才的事故写在“异常记录”页:“6月8日14:30,亚麻籽油-茶多酚体系温度失控,原因:铁屑污染催化氧化;处理:干冰降温、关闭电源;教训:金属工具与有机试剂严格分离,操作前检查器具清洁度。”末了加了行小字:“安全不是‘做完实验再想’,是‘做实验前先想’。”

张伟凑过来看,笑了:“导师要是看见这个,得给你加十分——他最在意‘异常记录’。”

林晓把笔记本合上,窗外的风卷着槐花香吹进来,吹得她的实验报告页哗哗翻。她想起外婆总说“油要‘养’,不能急”,原来外婆的“养油”,就是不让油接触铁、不让油太热、不让油反复用——这些老经验,其实就是最朴素的“油脂安全学”。

晚上八点,两人锁了实验室门往食堂走。巷口的炸酱面馆飘着酱香味,老板举着锅铲喊:“晓姑娘,还是小碗加蛋?”林晓点头,看着老板从油桶里舀出清亮的菜籽油,倒进锅里“滋滋”炸酱——油面没有泡沫,没有哈喇味,像她刚从试剂瓶里倒出来的亚麻籽油。

“您这油天天换?”她问。

老板擦了擦手:“那可不!我家丫头学食品的,说‘油反复用会生毒素’,我听她的——咱做吃的,得对得起舌头,更得对得起良心。”

林晓夹了一筷子面,酱香味裹着麦香进了嘴,突然想起实验里那锅失控的亚麻籽油。原来“舌尖上的安全”从来都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理论,是外婆的“油不能反复用”,是老板的“天天换油”,是她在实验室里学会的“每一步都要干净”——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道理,和实验室里的安全规范,其实是同一件事:守住细节,才能守住安全。

回到宿舍,林晓打开论文文档,把引言改成:“油脂是食物的‘灵魂’,它能让面条更筋道,让炸鸡更酥脆,可一旦‘变身’成过氧化物,就会变成伤害身体的‘凶手’。我们研究油脂氧化,不是为了‘打败’它,是为了‘懂’它——懂它为什么会变,懂怎么让它不变,更懂在研究它的时候,先守住自己的‘安全底线’。因为所有关于‘吃’的科学,都得从‘安全’开始。”

窗外的月光爬上书桌,照在她摊开的安全手册上,“油脂氧化操作规范”那一页被翻得有点卷边,每一条她都用荧光笔标了重点。她摸了摸手册上导师的字迹,突然想起白天张伟说的话:“我们做实验的,就是把‘经验’变成‘数据’,再把‘数据’变成‘规矩’——这样,才能让更多人吃得安全。”

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,吹得手册翻了一页,露出她写的“实验总结”:“油脂的‘变身’从来不是突然的,是每一次温度超标、每一点金属污染、每一次侥幸忽略累积的结果。我要做的,不是让油脂‘不变’,是让它‘变’得有分寸——就像外婆熬的油,慢一点,稳一点,才能熬出最香的味道。”

远处传来食堂收摊的声音,林晓关掉电脑,摸出今天的油样——浅黄的液体,没有异味,没有沉淀,像刚榨出来的一样。她对着光看,油里映着月亮的影子,清亮得像面小镜子。

原来所谓“舌尖上的化学”,不过是“把实验做进烟火里,把安全刻进细节里”——那些藏在试剂瓶里的秘密,那些飘在食堂里的香气,那些写在安全手册上的规矩,最终都会变成餐桌上的安心,变成咬一口炸鸡时的放心,变成喝一口汤时的暖心。

而林晓知道,她的实验还没结束——明天要重新做铁离子的影响实验,要测不同温度下的氧化速率,要把“安全”两个字,写进每一个数据里。因为她终于懂了:研究“油脂的变身”,首先要懂“如何不变”——不变的是对安全的敬畏,不变的是对食物的尊重,不变的是,想要让每一口吃进嘴里的东西,都带着安心的温度。

实验室的凌晨很静,只有通风橱的风扇在转。林晓调整好油浴锅的温度,把擦得锃亮的塑料药匙伸进茶多酚试剂瓶——这次她看了三遍标签,擦了两遍药匙,确认没有铁屑,才把粉末倒进反应釜。亚麻籽油在60℃下慢慢旋转,像外婆灶上熬着的菜油,像老板炸酱用的清油,像所有安心的、温暖的、不会“变身”的油脂。

她翻开笔记本,写下新的一行:“6月9日0:15,实验开始,状态:正常。”末了画了个小太阳——那是她给“安全实验”的标记。

窗外的月亮更亮了,照在她的笔记本上,照在反应釜里的油面上,照在实验室里每一个干净的、整齐的、带着温度的细节上。而那些细节,正慢慢变成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变成每一口食物里的安心,变成她做食品化学最坚定的信念:

所有关于“吃”的科学,都从“安全”开始;所有关于“安全”的科学,都从“细节”开始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WARO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舌尖上的化学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WARO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